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红色双百 > 百件党史大事 > 正文

大生产运动

时间:2021年12月12日来源: 发布人:点击:

大生产运动是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的以自给为目标的大规模生产自救运动。主要开展农业生产,兼办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党政机关、部队、学校普遍参加生产运动,逐步达到粮食、经费自给、半自给或部分自给。同时,实行公私兼顾,军民兼顾,组织劳动互助,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和保障供给。

1938年10月以后,日本侵略军逐渐将其主力转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国民党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发八路军、新四军经费,对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发生了极大的困难,军队的供给濒于断绝。为了克服困难,陕甘宁边区留守部队开展了生产运动。1939年春,毛泽东提出"由军队自身参加生产运动",号召陕甘宁边区军民"自己动手,生产自给"。1940年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向全军发出《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产运动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1942年12月,毛泽东发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进一步推动了各抗日根据地生产运动。此后,又发表了《关于减租生产拥政爱民及宣传十大政策的指示》《组织起来》《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游击区也能够进行生产》等文章和讲话,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生产运动的基本纲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生产运动取得了巨大成绩。到1943年,仅晋绥、北岳、胶东、太行、太岳、皖中等六区就扩大耕地600万亩以上。陕甘宁边区机关和部队每年需细粮(小米)3900万千克,自己生产达1500万千克。边区许多部队粮食、经费达到全部自给,实现了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八路军第359旅开赴南泥湾屯田垦荒,成绩卓著,被誉为执行中共中央屯田政策的模范。他们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使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还注意发展工业生产,建立各类小规模工厂,制造枪弹、地雷、手榴弹等武器,生产衣被、毛毯、文具、纸张、肥皂等生活用品。在大生产运动中,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毛泽东开垦了一块地,种上了菜;朱德组织一个生产小组,开垦菜地三亩;1943年,中央直属机关等举行纺线比赛,任弼时夺得第一名,周恩来被评为“纺线能手”。许多根据地在大生产运动中还把群众组织起来,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消费合作社、运输合作社、综合性合作社等组织形式,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和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农业生产和工商业都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提高。部队、机关、学校的生产也取得显著成绩。许多部队实现了粮食、被服和其他日用品的全部自给或部分自给。

大生产运动的开展,使解放区克服了严重的物质困难,粉碎了敌、伪、顽的封锁,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密切了党政军民关系,树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积累了经济建设的经验,培养了经济工作干部。

版权所有:绥化学院党史学习教育 网站开发:绥化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