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红色双百 > 百名党史人物 > 正文

陈望道

时间:2021年08月20日来源: 发布人:点击:

陈望道(1891-1977),浙江金华义乌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语言文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推动者。

陈望道早年曾留学日本,在早稻田大学读书时,结识了日本早期的社会主义者河上肇、山川均等人,并阅读他们翻译的马克思主义著作。

1919年陈望道回国,受聘于杭州第一师范学校,任语文教员。

1920年春,他到上海,参加编辑《新青年》,后与陈独秀等组织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参与发起组建中国共产党。当时中国有不少有识之士把《共产党宣言》译成中文,但都是仅仅翻译其中的一部分,而且译的都不准确,有些地方翻译得甚至谬误可笑。陈望道就将以往各家所译片断找来作为参考。

1920年2月下旬,陈望道秘密回到老家分水塘翻译《共产党宣言》,开始夜以继日地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他母亲看他如此辛苦地工作,人也瘦了许多,十分心疼,想做点好吃的让他补养身体。于是,母亲就弄来一些糯米做成粽子,又拿来一点义乌红糖,让陈望道用粽子蘸红糖吃。过了一会儿,等母亲去收拾碗筷时,发现陈望道粽子是吃掉了,可是满嘴是黑的。原来,由于陈望道对翻译工作太过专注,他一边工作一边吃粽子,而粽子蘸的不是红糖,是墨盒里的墨水,他自己居然没吃出粽子是啥滋味。就这样他加班加点工作,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克服各种困难,用一个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忠诚和激情,完成了《共产党宣言》全文的中文翻译任务。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拉斐德路(今复兴中路)成裕里12号的一个名叫“又新”的印刷所正式问世。年底,他继陈独秀主持《新青年》编辑工作。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复旦大学、平民女学等校担任讲授。次年底,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成立,为首任书记,任职至1922年6月。

30年代,他投身左翼文化运动,参与组织推动上海思想文化战线的反文化“围剿”斗争,1932年,出版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兼顾古今语文的修辞学专著《修辞学发凡》。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9月起,他任复旦大学校长,1960年,任《辞海》总主编。陈望道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学术研究的指导思想。作为一名学者,陈望道是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者,一部《修辞学发凡》被称为“千古不朽的巨著”。

纵观陈望道一生,一旦尝过了“真理的味道”,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便从未改变,也正是信仰的初心使其肩负起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践行者和坚守者的使命。

版权所有:绥化学院党史学习教育 网站开发:绥化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