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红色双百 > 百名党史人物 > 正文

冼星海

时间:2021年12月07日来源: 发布人:点击:

冼星海(1905-1945),1905年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

1918年,为了让冼星海接受更好的教育,母亲把当时才十几岁的冼星海送进了岭南大学(现中山大学)学习小提琴,开始学习正规的音乐课程。在学习期间,他就获得“南国箫手”的雅号。

1926年春,冼星海考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师从作曲家萧友梅和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诺夫。1927年,萧友梅和蔡元培在上海创办国立音乐院,1928年,冼星海由北平来上海考入国立音乐学院,主修小提琴和钢琴,攻读理论作曲。

1929年夏,冼星海因参加学潮而被迫退学。同年冬天,他启程前往异国求学,靠朋友的帮助和在船上做苦工,于1930年春到达法国,实现了到巴黎学习音乐的愿望。他师从巴黎歌剧院乐队首席奥别多菲尔学习小提琴,向巴黎音乐学院的著名教授加隆学习作曲理论,后又考入巴黎音乐学院杜卡的高级作曲班。在法国的五年学习生活,冼星海深入学习了西方现代音乐的作曲技法,丰富了音乐修养,开阔了艺术视野。

1935年,冼星海回国,投入抗战歌曲创作和救亡音乐活动,创作大量群众歌曲,并为进步电影《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作曲,同时,受著名教育学家、会计学家潘序伦和上海文化界救国会邀请,与吕骥、何士德等人创办了立信会计学校(现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音乐训练班,培养了诸如麦新、孟波、杨祚铭、邹伯宗、鲁剑光等一批音乐人才,为抗日救国时期音乐艺术在国内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6年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中,冼星海参加了上海学联到郊区救亡宣传的活动。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上海话剧界战时演剧二队,进行抗日文艺宣传。同年10月他到达武汉,参加了周恩来、郭沫若等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参与主持抗战音乐工作。他深入学校、农村、厂矿,向群众教唱抗日歌曲,举办抗战歌咏活动,对动员民众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期间,他创作了《保卫卢沟桥》《游击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著名抗日歌曲。

1938年底,冼星海到达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3月,由诗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经他谱曲,成了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在延安期间,他还创作了《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大型作品,1939年6月,冼星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0年5月,他受党中央派遣去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配乐。其间,写下了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中国狂想曲》,1945年10月病逝于莫斯科。延安各界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毛泽东亲笔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

2009年,冼星海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版权所有:绥化学院党史学习教育 网站开发:绥化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